农民工工伤鉴定程序流程应该是如何的(农民工工伤鉴定程序怎样走)
农民工工地工伤
能。
有个前提,先申请认定工伤。
是不是工伤,你说的不算,我说的不算,得由法律说了算。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因为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可以认定为工伤。其核心是“工作原因”。具体可以看看《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十五条。
提起工伤认定程序有点烦,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但《工伤保险条例》及配套的相关法规对赔偿标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赔偿金额是法定的。
如果与用工单位没有劳动合同,工资册等,最好先确认清楚后申请仲裁确定劳动关系后再办理申请工伤认定手续(自申请被受理之日起正常情况2-3个月有结果)。我也是农民工出身,深知农民工在外打工的辛酸!特别是在建筑工地上,极大部分民工根本不知道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一些无良工头许以高薪时就不签订劳动合同!根本不知道自己打工的工地是不是属于建筑公司或是建筑公司把相关劳务承包给劳务公司,一旦发生点事故,根本无法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只会采取过激行为或是找当地政府!当地政府不是不管,而是无法管!
权利义务是对等的,自己认为是工伤,得有义务举出一点证据吧!最简单的一点,打工的工地是属于哪个建筑公司,是不是把劳务承包给劳务公司这点应该确认一下吧!确认下来后,如果没有劳动合同,至少得先确认一下劳动关系吧(说白了,赔钱的主体是建筑公司还是劳务公司,或是劳务公司下面的包工头),有找政府的时间,不如到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咨询一下先确认劳动关系,确认后再申请工伤认定。谁主张谁举证,自己也要找点证据才行,记住一点,以用人单位名义申请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伤者本人在一年内。
其次是在拿到认定工伤决定书后,做劳动能力(伤残等级)鉴定。这个视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治疗终结后申请做鉴定,正常情况下看自材料递交后60日内有结果。你说的这种伤情,可以鉴定到伤残等级的。
第三是拿到伤残等级后计算赔偿金。《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配套政策对赔偿都作出了明确的的规定,只要是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监察、仲裁、工伤认定处的对这一块的政策都比律师还熟悉,而且是免费的。
一般来说,只要认定了工伤(也就是有认定工伤决定书)并拿到等级鉴定文件后,根据级别,工伤职工可以享受的工伤待遇有:
工伤职工可以享受的工伤待遇主要包括医疗待遇、伤残辅助器具费、停薪留职期间工资、护理费、残疾待遇等。其中,医疗待遇包括医疗费、住院费、康复费用、挂号费、住院伙食补贴、符合条件的转外地治疗所需的交通费、住宿费等。护理费按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或者生活部分不能自理3个不同等级支付。伤残待遇根据伤残鉴定程序的评定结果不同而有所不同:伤残程度被评为七级至十级,发给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发给其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具体支付标准,以社保部门核定的为准。
这是正确的解决渠道(在政策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赔付金额也是最高的)。
如果不想这么做也行,以人身损害赔偿向法院起诉(同样也需要确认赔钱的主体是建筑公司还是劳务公司,或是劳务公司下面的包工头吧)。
再不行的话,取得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支持,与工地建筑公司、劳务公司、老板(工头)等协商解决同样也可以。但这样也只能在法律、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协商,而不是漫天要价吧(去年碰到一起,开口要工地赔偿300万元,最终由法院判决赔了28万元,又被“人民律师”抽去好几万元)!
法律是冰冷的,但人心是热的,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很多事都很好协商解决的。
说了大半天,希望对你有点帮助。
谢谢!
农民工工伤鉴定程序怎样走
法律分析:农民工工伤认定程序要根据以下步骤:第一由公司或是个人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申请工伤认定,需要提交相关的资料;第二如果治疗后当事人的劳动能力有受到影响,应当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第三如果存在没有合同等无法申请工伤认定的情况,可以先申请劳动仲裁,确定劳动关系后,再申请工伤认定。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四)患职业病的;(五)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六)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农民工工伤鉴定的程序
法律分析: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收到申请后,鉴定委员会抽取专家组成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
法律依据:《工伤保险条例》
第二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第二十五条 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后,应当从其建立的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家组成专家组,由专家组提出鉴定意见。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作出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可以委托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协助进行有关的诊断。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必要时,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
农民工认定工伤法律规定
法律主观:
为农民工申请工伤认定的流程:
1、单位在事故发生之日30日内向有关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诊断书等材料;
2、有关部门收到申请之后,对资料进行审核;
3、有关部门根据提交的资料以及实际情况做出是否认定为工伤的决定。
法律客观: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 (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农民工在建筑工地工作发生工伤事故怎么办?
建筑行业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后,首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进行救治,然后由本人或亲属办理以下手续:
第一步:申请工伤认定。一是建筑行业农民工因工受伤后,由所在施工企业于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施工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二是建筑施工企业如未按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务工人员本人或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直接向施工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二步:劳动能力鉴定。建筑行业农民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向施工所在地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
第三步:申报工伤待遇。施工企业向施工所在地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申报工伤医疗待遇(包含住院费、门诊费、住院伙食费、统筹地区之外的交通及食宿费)、伤残待遇(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至四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辅助器具安装)和工亡待遇(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
农民工骨折工伤鉴定的流程是什么(骨折工伤伤残鉴定流程)
农民工骨折工伤鉴定的流程:
一、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二、工伤认定后,待病情稳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三、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立专家组;
四、鉴定;
五、出具鉴定结论。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农民工骨折到哪级部门鉴定是工伤赔偿
农民工骨折去人社局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鉴定。
工伤保险赔偿标准如下:
1、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2、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农民工骨折工伤鉴定的流程:
1、用人单位或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工伤认定后,待病情稳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3、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成立专家组;
4、鉴定;
5、出具鉴定结论。
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1、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
2、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最重的为一级,最轻的为十级。
3、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4、劳动能力鉴定标准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
5、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综上所述,一般工伤骨折赔付多少,需要先向人社局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残鉴定,根据等级享受工伤待遇。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做工伤鉴定需要什么材料?程序是怎么样的?
法律分析:材料:1、工伤职工身份证/社保卡;2、《工伤认定决定书》;3、有效的诊断证明;4、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5、其它材料。程序:1.凡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受伤职工,须向市劳动保障局指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服务机构(以下简称服务机构)递交书面申请,并按要求详细填写《伤病职工劳动能力鉴定个人申请表》(一式三份),与市劳动保障局指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服务机构签订《伤病职工个人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协议书》;2.伤病职工在市劳动保障局指定的劳动能力鉴定服务机构登记后,由服务机构填写《鉴定表》(一式三份)中的个人情况和伤病情况及医疗经过,贴上申请人小一寸免冠半身近照,并盖服务机构的骑缝章;3.伤病职工按本人的伤病性质持《鉴定表》到指定诊断医院作诊断结论并由医院有关科室盖章后,连同有关病历、检验结果交回服务机构,由服务机构报送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4.伤病职工向服务机构送齐《鉴定表》等所需资料之日起15日后,到服务机构领取鉴定结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供材料不完整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工伤认定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申请人按照书面告知要求补正材料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职业病诊断和诊断争议的鉴定,依照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执行。对依法取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该职工所在单位。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受理的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在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的决定。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农民工工伤鉴定及赔付流程是什么,申请工伤认定需要的材料是什么?
农民工工伤鉴定的赔付流程大致分为提出工伤申请、受理申请、审核材料、受理通过、发放补偿等五个步骤。申请工伤认定需要的材料包括病例本以及当事人身份信息等。
一、农民工工伤鉴定及赔付流程是什么农民工工伤鉴定的赔付流程为:
1.首先用人单位应该在一个月内向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2.如果单位不申请的话,自己写份工伤认定申请,向当地劳动局申请工伤认定。提交的资料包括: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3.劳动局做出工伤认定决定
4.伤者去有资质的医院做伤残鉴定(骨折的话最低也是10级伤残)
5.把医院的伤残鉴定交给劳动局和用人单位(最好自己复印一份保存),劳动局会发“工伤认定通知书”给用人单位。
6.单位开始赔偿,主要包括伤残补助金、医疗费。
7.每月20日-30日办理工伤保险手续。
二、申请工伤认定需要的材料是什么申请工伤认定需要准备的材料为:
1.《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者可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
2.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3.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的医疗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4.工伤职工的身份证。
提醒:办理申请认定时需要带齐相关证件,以确保流程顺利进行。
三、属于工伤的情形有哪些属于工伤的情形包括: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伤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