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筋工程量计算公式(纵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公式?
一、柱钢筋
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扮物用计算
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
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c.顶层锚固长度:
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②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b.柱宽;h.柱高;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的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二、梁钢筋
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左(右)锚固长度:
当hc-保护层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 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晌缺举锚) 3.上部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 单长(2肢箍)=(长-2保+宽-2保)*2+2* max(10d,75) 根数 加密区根数=[(加密区长度-50)/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根数=(净跨长-2*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加密区长度:一级抗震:max(2Hb,500) 二级——四级抗震:max(1.5Hb,500) 7.侧面纵向钢筋(腰筋) 构造筋长度(G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N打头的钢筋)=净跨长+2*锚固长度 锚固长度同框架梁下部钢筋 8.拉筋: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计算工程量时用¢6.5来计算宴碧)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 拉筋单长=梁宽-2*保+2* max(10d,75) 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区间距*2)+1]*(腰筋根数/2) 9.附加吊筋: 吊筋单根长度=次梁宽+2*50+2*(梁高-2保)/sin45°(sin60°)+2*20d 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45度;当主梁高>800时,吊筋角度为60度. 备注:主次梁相交处,注意附件的箍筋 10.屋面框架梁 屋面梁上部通长筋=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左(右)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梁高-保护层(保:为柱的保护层) 三、板钢筋 1.板底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左伸长度+右伸长度+弯钩长度*2 板面受力筋单根长度=净跨长+锚固长度*2 板底受力筋根数=板面受力筋根数=分布范围/板筋间距+1 伸出长度:端支座为梁、圈梁、剪力墙时,伸出长度= max(1/2支座宽,5d) 端支座为砌体墙时,伸出长度=max(1/2墙厚,120,板厚) 180°弯钩长度=6.25d(当钢筋为一级钢时,末端需加180°弯钩) 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 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分布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2.端支座板负筋长度=锚入长度+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中间支座板负筋长度=左标注长度+右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注意标注的长度是否含支座宽)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板负筋间距+1 锚入长度:支座宽-保护层≥la时,直锚,直锚长度=la 支座宽-保护层<la时,弯锚,弯锚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保护层为板的保护层) 布筋范围:净跨长-1/2板筋间距*2 3.分布筋单根长度=净跨(轴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接长度*2 搭接长度:分布筋与负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端支座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 中间支座分布筋根数=(左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右侧板内净长-1/2板分布筋间距)/分布筋间距+1四、独立基础钢筋 1.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 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X方向底板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 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Y方向底板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S为X方向独立基础钢筋的分布间距 2.独立基础底板长度≥2500时 X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 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X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外侧钢筋根数:2根 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X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X方向的基础边长 其余钢筋根数=(Y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Y方向底板钢筋单根长度: ①外侧钢筋单根长度=Y方向的基础边长-2*保护层 外侧钢筋根数:2根 ②其余钢筋单根长度= Y方向的基础边长-保护层**.1* Y方向的基础边长 其余钢筋根数=(X方向的基础边长—min(75,S/2)*2)/S-1 本文来自 建筑群81624807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丛坦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前郑兄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 (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 (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慧袭下表的要求。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 环境条件 构件名称 砼强度等级 低于C25 C25及C30 高于C30 室内正常 环境 板、墙、壳 15 梁、柱 2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 板、墙、壳 35 25 15 梁、柱 45 35 25 有垫层 基础 35 70 无垫层 注:(1)轻骨料砼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砼结构设计规程》。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钢筋的弯钩长度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0、 1350 、 90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下图所示: 1800的每个弯钩长度=6.25 d;( d为钢筋直径mm) 1350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 900的每个弯钩长度=3.5 d; 3、弯起钢筋的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有300、450 、600三种,其弯起增加值是指钢筋斜长与水平投影长度之间的差值。 4、箍筋的长度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或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D不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箍筋的长度两种计算方法: (1)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减去8个砼保护层厚度再加2个弯钩长度计算。 (2)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加上增减值计算。 箍筋增减值调整表 形状 直径d(mm) 备注(保护层按25mm考虑的) 4 6 6.5 8 10 12 增减值 抗震结构 1350/1350 -88 -33 -20 22 78 133 增减值=25×8-27.8d 一般结构 900/1800 -133 -100 -90 -66 -33 0 增减值=25×8-16.75d 一般结构 900/900 -140 -110 -103 -80 -50 -20 增减值=25×8-15d (三)钢筋的锚固长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如图所示 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 (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 La=a(fy / ft)d 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 式中 fy fpy — 普通钢筋 、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t —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 d —钢筋直径; a — 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取0.16,带肋钢筋a取0.14)。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 mm2) 种 类 符 号 fy 热轧钢筋 HPB235(Q235) ¢ 210 HRB335(20MnSi) Φ 300 HRB400(20MnSiV、20MnSiNb、20MnTi) 360 RRB400(K20MnSi) 360 注: HPB235系指光圆钢筋, 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余热处理钢筋系指带肋钢筋。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 强度 种类 混 凝 土 强 度 等 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ft 0.91 1.10 1.27 1.43 1.57 1.71 1.80 1.89 1.96 2.04 2.09 2.14 注: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 1、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2、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 3、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应乘以修正系数0.8; 4、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 5、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二级抗震等级: LaE=1.15La 三级抗震等级: LaE=1.05La 四级抗震等级: LaE=La (2)圈梁、构造柱钢筋锚固长度 圈梁、构造柱钢筋锚固长度应按《建筑抗震结构详图》GJBT—465,97G329(三)(四)有关规定执行,如下图所示。 图中La的有关规定 竖向钢筋 ¢ 12 ¢ 14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15 C20 La 600 480 700 560 钢筋计算原理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握唯帆筋搭接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 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段雹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山薯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 梁编号 2、 截面尺寸 3、 箍筋 4、 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 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 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 梁支座上部筋 8、 梁下部钢筋 9、 吊筋、附加钢筋及构造钢筋 钢筋公式 上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 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算法1:hc-保护层+15d 算法2:取0.4LaE+15d 算法3:取Max(LaE ,hc-保护层+15d) 算法4:取Max(LaE ,0.4LaE+15d) 左、右支座负筋: 第一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3 第二排长度=左或右支座锚固+净跨长/4 如有第三排筋伸入跨内1/5,如果一共两排,第一排为通长筋,则第二排按LN/3计算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上排长度=2*净跨长/3+支座宽 下排长度=2*净跨长/4+支座宽 注:净跨长为左右较长的跨 架立筋长度=净跨-左负筋伸入长度-右负筋伸入长度+ 150*2 注:当贯通筋和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搭接值取150MM。 构造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筋长度=净跨长+2*锚固长度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 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 当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6mm;梁宽>350时,拉筋直径为8mm。拉筋间距为非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当设有多排拉筋时,上下两排拉筋竖向错开设置。 下部钢筋 下部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下部不伸入支座钢筋长度=净跨长-0.1*2*净跨长 下部非通长钢筋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 箍筋长度=(梁宽-保护层*2 +梁高-保护层)*2+1.9d*2+max(10d,75mm)*2 根数=2*【(加密区长度-50)/加密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间距-1) 当结构为一级抗震时,加密长度为max(2*梁高,500),当结构为二到四级时,加密长度为max(1.5*梁高,500)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 斜段角度:高度 主梁高>800mm a为60度 主梁高<=800mm a为45度 板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剪力墙钢筋计算 1、暗柱钢筋计算 (A)纵筋长度计算:中间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1.2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500 (B)顶层: 采用绑扎连接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采用机械连接(如直螺纹套筒)时,长度=层高-500-板厚+Lae (C)纵筋根数:按图数 (D)箍筋计算:(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E)拉筋长度:墙厚-保护层*2+2d+1.9d*2+max(75,10d)*2 根数:层高/拉筋间距+1(端柱同暗柱) (2)剪力墙中的暗梁;暗梁纵筋长度=暗梁净长+两端锚固: (3)箍筋长度=暗梁宽+暗梁高)*2-8*保护层+8*d+2*11.9*d;箍筋根数=暗梁净长/间距+1 (4)剪力墙中的连梁 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左右两边锚固max(Lae,600) 中间层连梁箍筋根数=(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 顶层连梁箍筋根数(两端为直锚时)=(洞口宽-50*2/箍筋配置间距+1)+(连梁锚固直段长-100/150+1)*2 连梁箍筋的长度=(梁宽 + 梁高 - 4 * 保护层) * 2 + 11.9*d*2+8*d (5)拉筋长度= 梁宽-保护层+2*11.9*d+2*d;根数=排数*((洞口宽-100)/间距) 2、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暗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15d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墙身水平钢筋(墙端为端柱 外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内水平筋照设 墙身纵筋计算 • 基础插筋=弯折长度a+锚固竖直长度h1+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中间层纵筋=层高+搭接长度1.2LaE或非连接区500 • 顶层纵筋=层高-板厚+锚固 • 根数=(墙净长(墙长-暗柱截面长)-2*s/2)/间距 3、墙身垂直钢筋 (1)墙身竖向分布钢筋根数=墙身净长-1个竖向间距s/2(或2*50)/竖向布置间距+1 墙身垂直分布筋是从暗柱或端柱边开始布置 (2)遇有洞口时,需要分段计算根数 墙梁钢筋与墙身钢筋的关系 当设计未注明时,侧面构造纵筋同剪力墙水平分布筋;拉筋直径:当梁宽≤ 350时为6mm,梁宽>350时为8mm,拉筋间距为两倍箍筋间距;当连梁截面高度>700时,侧面纵向构造钢筋直径应≥10mm,间距应 ≤200;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第一章 梁 第一节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注意:下部钢筋不论分排与否,计算的结果都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标注梁的下部纵筋时可以不输入分排信息。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在软件中是如何实现03G101-1 中关于支座锚固的判断呢?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 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 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 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肢察败多扣掉的历颤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 时增加了8d。(如下图所示)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没圆800mm 夹角=45° 建筑工程中计算钢筋工程量方法: 箍筋长度=(梁厅枣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闹伏衡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液做-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梅花型拉筋计算时容高缺易混淆,设长为x,宽为y,间距为a,一般想法是拉筋根数=(x/a+1)×(y/a+1)。其实这样不对, 梅花型拉筋是每一个点的垂直间距都是a,如果按照(x/a+1)×(y/a+1)计算戚猜辩就忽略了中间的梅花点的拉筋,正确的解应该 =(x/a+1)×(y/a+1)+(x-a/a+1)×(y-a/a+1)=2xy/a×a+(x+y)/a+1。(面积乘2 除以间距的平方)+(周长的一半除以间距)+1。兆敬 在实际操作中是从第二排钢筋开始拉筋,公式可改为(x-a/a+1)×(y-a/a+1)+(x-2a/a+1)×(y-2a/ a+1)=2xy/a×a-(x+y)/a-1。(面积乘2除以间距的平方)-(周长的一半除以间距)-1。 以上计算法是没有考虑除间距产生的尾数和奇偶性。 框架梁钢筋计算公式:长度=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长度的取值判断: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Lae时,取Max(Lae ,0.5hc+5d)当hc-保护层(直锚长度) ≤ Lae时,必须弯锚,算法为:hc-保护层+15d;取0.4LaE+15d。 下部通长钢筋计算:长度亮敬=净跨长+左支座锚固+右支座锚固左、右支座锚固同上框架梁下部纵筋可在柱支座外内力较小处搭接,即距边缘Ln/3范围内连接。抗震框架梁须避开箍筋加密区。 箍筋和拉筋的计算: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2*1.9d+2*max(10d,75mm)+2d拉筋根数=((净跨长-50*2)/非加密间距*2+1))*排数弧形梁箍筋加密区范围按弧形梁中心线,箍筋间距按弧形梁凸面度量。 扩展资料 由梁和柱连接而成的,梁柱交接处的框架节点应为钢敬册慎结构成双向梁柱抗侧力体系。刚接即梁的两端与框架柱(KZ)固定相连。框架梁的作用除了直接承受楼屋盖的荷载并将其传递给框架柱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根,就是它和框架柱刚接形成梁柱抗侧力体系,共同抵抗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等水平方向的力。 据建筑材料的不同,框架结构可分为:混凝土结构框架、钢框架、钢-混凝土框架。即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建筑钢材或者钢-混凝土制作框架梁或框架柱。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根据行业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10第7.1.3条规定姿绝,两端与剪力墙刚接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连梁宜按照框架梁设计。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框架梁 拉筋指的槐芦是为提高钢筋骨架的整体性而起拉结作用。 拉筋同时勾住主筋和箍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2d1)+11.9【抗震弯钩长】*d1*2 d1为箍筋直径 (2)拉筋只勾住主筋时,其长度计算公式如下: 拉筋长度=(h【梁宽】-保护层*2)+11.9【抗震弯钩长】*d*2 扩展资料: 配置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按其作用可分为下列几种: 1、受力筋—承受拉、压应力的钢筋。 2、箍筋—承受一部分斜拉应力,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多用于梁和柱内。 3、架立筋—用以固定梁内钢箍的位置,构成梁内的钢筋骨架。 4、分乎野布筋—用于屋面板、楼板内,与岁明喊板的受力筋垂直布置,将承受的重量均匀地传给受力筋,并固定受力筋的位置,以及抵抗热胀冷缩所引起的温度变形。 5、其它—因构件构造要求或施工安装需要而配置的构造筋。如腰筋、预埋锚固筋、预应力筋,环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拉筋 拉结筋,通过植筋、预埋、绑扎等连接方式,使用HPB300、HRB335等钢筋按照一定的构造要求将后砌体与混凝土构件拉结在一起的钢筋。 墙体拉结筋可按建筑面积0.6公斤/平方计算基槽土方=(基础宽+工作面*2+挖土深*放坡系数)*挖土深*长(基础宽度不是垫层宽); 在抗震地区,板底设有圈梁时,预制板应在板端每块板缝处设1Φ8的拉接钢筋,中间墙处钢筋每边伸入板中1000mm,端墙处伸入墙中并弯折。板跨大于4.8m的,还应在顺板跨方向靠墙边的第一块预制板的侧面,按1000mm的间距用1Φ8的钢筋拉接; 扩展资料: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砌体墙宴穗应采取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并应设置拉结筋、水平系梁、圈梁、构造柱等与主体结构可靠拉结: 多层砌体结构中,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1m;6、7度时底部三分之一楼层,8度时底部二分之一楼层,9度时全部楼层,墙顶尚应与楼晌祥纳板或梁拉结。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适宜与柱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 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实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2.5,空心块体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U3.5;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 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宴没隔500~600mm 设2φ6 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 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时应全长贯通; 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 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工程量计算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拉结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工程量建筑工程钢筋工程量怎么算?
钢筋工程量怎么算
求算钢筋工程量 谢谢了
钢筋工程量计算公式
拉筋的计算公式
梁的钢筋工程量怎么算啊?
拉筋长度如何计算?
墙体内的拉结筋工程量该怎么计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