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是属于什么伤害(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是属于什么伤害 伤情鉴定)
轻型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右侧额骨骨折能鉴定几级伤残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愈后效果很不确定,需要根据治愈后的恢复程度评定伤残等级。闭合性颅脑损伤应属于重伤。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
一级伤残:
1.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
2. 意识消失;
3.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4.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二级伤残 :
1、 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
3. 不能工作;4.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三级伤残
1、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
3. 明显职业受限;
4. 社会交往困难。
四级伤残
1、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
3. 职业种类受限;
4. 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五级伤残
1、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监护;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就近的活动;
3. 需要明显减轻工作;
4. 社会交往贫乏。
六级伤残
1、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但能部分代偿,条件性需要帮助;
2. 各种活动降低;
3. 不能胜任原工作;
4. 社会交往狭窄。
七级伤残
1、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严重受限;
2. 短暂活动不受限,长时间活动受限;
3. 工作时间需要明显缩短;
4. 社会交往降低。
八级伤残
1. 日常生活有关的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2. 远距离流动受限;
3. 断续工作;
4. 社会交往受约束。
九级伤残
1、 日常活动能力大部分受限;
2. 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
3. 社会交往能力大部分受限;
十级伤残 1. 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2. 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3. 社会交往能力有所下降。
闭合性颅脑损伤 定义
分类: 医疗健康 >> 外科
解析:
颅脑损伤可分为闭合性颅脑损伤和开放性颅脑损伤;
(一) 什么是闭合性颅脑损伤
指硬脑膜仍属完整的颅脑损伤,其特点是伤后颅腔内容物并未与外界相通,硬脑膜完整,无脑脊液漏。
(二) 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病因
1. 高空坠下;
2. 失足跌倒;
3. 交通事故;
4. 难产和产钳时的婴儿颅脑损伤也有所见。
(三) 闭合性颅脑损伤临床分类
1. 轻型、纯脑震荡、或有局限的颅骨骨折:
短暂昏迷,超过半小时;
醒后有轻度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自觉症状;
近事遗忘;
神经系统症状和腰椎穿刺正常。
2. 中型、轻度脑挫裂伤、有或无颅骨骨折、网膜下腔出血、脑受压症:
昏迷在12小时以内;
有轻度神经系统症状;
生命指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轻读改变;
3.重型:广泛的颅底骨折,广泛脑挫裂伤,脑干损伤或颅内血肿
深昏迷在12小时以上,或出现再昏迷;
有明显神经系统症状;
生命指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有明显改变。
打人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判刑几年
打人闭合性颅脑损伤轻型判刑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闭合性颅脑损伤属于轻伤,如果是行为人故意伤害他人造成损害的,则应当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法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故意打人的,只有造成他人轻伤以上以上的,才构成犯罪,属于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闭合性颅脑损伤是轻微伤吗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闭合性颅脑损伤是指硬脑膜仍属完整的颅脑损伤,虽然头皮和颅骨已有开放性创口,但颅腔内容物并未与外界交界,故而仍称为闭合性颅脑损伤,更确切地讲应当是闭合性脑损伤。闭合性颅脑损伤一般是受外力作用使脑组织瞬间造成的损伤之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理或生理改变如颅内血肿、脑水肿与肿长等。因此,闭合性颅脑损伤根据损伤程度和症状,可能是轻微伤,也可能是轻伤,甚至是重伤,所以具体到个案中应由法医通过临床病志及鉴定检查作出鉴定结论,而不能笼统地说在这里说是否为轻微伤。
闭合性颅脑损伤 能构成伤残等级否?以及属于轻伤;重伤;还是轻微伤啊??
需要医院具体给出伤情鉴定结果来评定伤残等级。
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如下:
一、一级伤残
1. 日常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别人帮助或采用专门设施,否则生命无法维持;
2. 意识消失;
3. 各种活动均受到限制而卧床;
4.完全丧失劳动能力。
二、二级伤残
1. 日常生活需要随时有人帮助;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床上或椅上的活动;
3. 不能工作;
4.社会交往极度困难。
三、三级伤残
1. 不能完全独立生活,需经常有人监护;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室内的活动;
3. 明显职业受限;
4. 社会交往困难。
四、四级伤残
1. 日常生活能力严重受限,间或需要帮助;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居住范围内的活动;
3. 职业种类受限;
4. 社会交往严重受限。
五、五级伤残
1. 日常生活能力部分受限,偶尔需要监护;
2. 各种活动受限,仅限于就近的活动;
3. 需要明显减轻工作;
4. 社会交往贫乏。
扩展资料:
中国的伤残鉴定并无统一的鉴定标准。不同的对象不同事由导致的伤残适用不同的伤残鉴定标准。以下是现实生活中比较常见和实用的五种鉴定标准,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正确的鉴定标准。
1、工伤职业病劳动能力鉴定
【鉴定标准】《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
【适用范围】工伤职业病
【发布单位】国家技术监督局
【实施日期】2006年5月1日
2、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
【鉴定标准】《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67-2002)
【适用范围】适用于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的伤残程度评定。
【发布单位】公安部
【实施日期】2002年12月1日
3、医疗事故伤残等级鉴定
【鉴定标准】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2002)
【适用范围】医疗事故中常见的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伤残程度评定。
【发布单位】卫生部
【实施日期】2002年9月1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伤残等级评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