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起诉具体流程是什么?(民事诉讼网上起诉流程)
起诉需要什么流程
民事诉讼的起诉流程:
1、准备起诉状;
2、法院受理;
3、法院开庭;
4、判决。起诉是依法向法院提出诉讼,请求法院对特定案件进行审判的行为。起诉需要准备的身份证明和相关材料包括:
1、起诉状一份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当事人是公民的,应写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当事人是单位的,应写明单位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起诉书正文应写明请求事项和起诉事实、理由,尾部须署名或盖公章;
2、主要证据材料,并按被告的人数提供副本(复印件);
3、原、被告的身份证明;
4、如委托他人诉讼,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民事起诉和刑事起诉的区别
民事诉讼法中的起诉,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刑事诉讼中的起诉,指享有控诉权的国家机关和公民,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对指控的内容进行审判,以确定被告人刑事责任并依法予以刑事制裁的诉讼活动。人民法院审理的各种案件,是以公诉机关或者当事人的起诉为前提,如果没有人起诉,法院对任何案件都不主动审理。法院如果接受起诉,同意进行审理,称为受理。起诉的成立,标志诉讼中审判程序开始。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规定如下:
1、立案:立案需要确定管辖的法院,然后准备证据材料,民事起诉状,然后到法院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法院应当在收到立案申请后的7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2、审理:法院立案之后,案件会经历送达被告,被告答辩,开庭,诉中调解,宣判等诉讼流程;
3、判决:调解无效的,法院会作出判决。法院应当在案件立案后六个月内作出一审判决。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上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第一百四十九条
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流程及时间
民事诉讼流程如下:
1、起诉,即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2、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不符合立案条件,裁定不予受理。
3、排期开庭
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公开审理的案件提前3日进行公告。
4、开庭审理
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其中开庭审理包括以下流程:(1)法庭调查。(2)举证质证。(3)法庭辩论。(5)法庭调解。
5、宣判
同意判决,当事人自动履行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或向我院告诉庭提出执行申请;不同意裁判,需要分情形区分对待:
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法律依据】
《民事诉讼法》第六条
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
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对民事案件独立进行审判,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民事诉讼法》第七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民事纠纷起诉流程和费用
一、民事纠纷起诉流程及费用标准?
1、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民事起诉书,并且根据所告的人数提交副本。
2、人民法院收到起诉书或则口头起诉,进行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天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认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7天内裁定不予受理并通知当事人。
3、对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案件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4、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5天内将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同时,被告在收到起诉书之日起15天内提出答辩状。被告提出答辩状后,人民法院应当在5天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给原告。
5、因为人民法院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当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人民法院应当在3天内告知双方当事人。
6、人民法院通知开庭时间。
7、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时间后,应当在开庭3天前通知提起的诉讼参与人。
8、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二、民事诉讼立案费
(一)财产案件收费标准:
一万以内,50元每件;一万到十万,2.5%减去200元;十万到二十万;2%加上300元;二十万到五十万,1.5%加上1300元;五十万到一百万,1%加上3800元;一百万到二百万,0.9%加上4800元;二百万到五百万,0.8%加上6800元;五百万到一千万,0.7%加上11800元;一千万到两千万,0.6%加上21800元;二千万以上,0.5%加上41800元。
(二)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
(四)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
(六)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综上所述,一般的民事诉讼流程需要耗时一个多月的时间,原告要提起起诉书,由法院审核处理之后,会开始立案,还需要法院通知被告。最后法院还要召集成立合议庭并通知原告开庭时间。而对于民事诉讼的费用一般按照相应标准收取即可。
起诉需要什么流程
起诉需要的流程如下:
1、撰写民事起诉状,根据被告的人数提供起诉状的副本;
2、起诉状准备好后,到法院立案庭正式提起诉讼;
3、法院先受理后,拿着受理通知书到指定的银行缴纳受理费;
4、如果都符合需要写好起诉书携带身份证、证据等材料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起诉需要的资料如下:
(1)起诉书;
(2)证据材料;
(3)原告身份证以及证明被告的资料;
(4)如委托他人诉讼,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
(5)如委托律师诉讼的,则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律师事务所接收委托的证明、函件和律师证复印件。
5、法院通知被告举证;
6、法院发送传票,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时间和地点;
7、开庭审理;
8、法院判决。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一条
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民事诉讼的流程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流程:
1、起诉,收集好相关资料,比如借款合同、借条等,以及身份证到对方所在地的法院起诉。
2、立案,法院收到资料后,会审查资料,如果符合立案标准,就会通知已经立案,出具立案通知书。
3、根据案件情况,案件会转到具体经办的法官。
4、开庭审理。
5、判决。
6、判决之后,如果对方拒不执行,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一十九条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第一百二十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