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出了事故怎么报警(车辆出了事故怎么报警电话)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怎样报案和处理
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报案和处理的方式如下:
1、向交通管理部门进行报案。除了适用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处理的少数交通事故案件外,大多数交通事故案件的处理都依赖于公安交管部门;
2、交通管理部门赶赴交通事故现场进行处理。一般情况下,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只需要有一名交警人员到现场,而适用一般程序的则至少要有两名交警进行处理。对于重大,特别重大的交通事故案件还需其他部门帮忙,比如医疗救护部门;
3、交通管理部门制作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管理部门在充分了解事故情况时,并结合收集到的各种证据,客观、公正的制作出交通事故认定书,分清事故当事人各方的事故责任;
4、交通管理部门对事故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依据有关规定,对肇事责任人予以警告、罚款、吊扣、吊销驾驶证或拘留的处罚;
5、对损害赔偿进行调解。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交管部门可以在双方当事人申请的情况下,就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进行为期10天的调解;
6、受害方向人民法院起诉。对于当事人不同意调解,或者在法定的调解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受害方可向法院起诉,以此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车出了事故交警队流程
当车辆发生事故后,应该按照以下流程向交警队报案处理:
1、确保人身安全:在车辆发生事故之后,首先要确保自己和他人的人身安全。如果有人受伤,应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
2、保护现场:在车辆发生事故后,应该尽可能地保护现场,避免对证据的破坏和丢失。如果车辆无法移动,应该开启警示灯,并在事故现场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以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
3、报警处理:在保护好现场之后,应该及时报警。可以拨打交通警察的报警电话(122),向交警队报告事故情况,并提供详细的事故信息(如事故时间、地点、车辆类型、车牌号码等);
4、等待交警到场:交警队接到报案后,会派员前往现场进行处理。在等待交警到场期间,可以和其他当事人交换联系方式,并记录现场照片和事故经过;
5、接受处理:交警到场后,会对事故现场进行勘查,并制作事故报告。当事人需要提供车辆驾驶证、行驶证等资料,并接受交警的询问和处理。如果当事人有异议,可以向交警提出申诉;
6、处理结果:交警处理完成后,会制作事故处理结果通知书,并告知当事人处理结果以及相关法律责任。当事人如果不服处理结果,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或者通过诉讼途径解决。
车辆发生事故会带来以下的后果:
1、人身伤害:车辆发生事故时,驾驶员和乘客有可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死亡;
2、财产损失:车辆事故还可能会导致车辆的损毁或者严重损坏,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对车主造成财产损失;
3、交通拥堵:车辆事故会影响交通流畅,导致交通拥堵,影响道路通行和交通安全,给其他车辆和行人带来不便和危险;
4、法律问题:车辆事故涉及到法律问题,当事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可能需要赔偿他人的损失。
综上所述,车辆事故的后果可能会涉及人身伤害、财产损失、交通拥堵和法律问题等多个方面,对当事人和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在行车过程中注意安全,尽量避免车辆事故的发生。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
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的;
(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六)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
(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
出了交通事故怎样报警
一、出了交通事故怎样报警
1、出了交通事故报警流程如下:
(1)拨打110或122立即报警;
(2)说清事故地点;
(3)说明险情。简要报告事故原因,人员伤亡情况与车辆伤损情况;
(4)留下姓名。
2、法律依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十三条
发生死亡事故、伤人事故的,或者发生财产损失事故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保护现场并立即报警:
(一)驾驶人无有效机动车驾驶证或者驾驶的机动车与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不符的;
(二)驾驶人有饮酒、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者麻醉药品嫌疑的;
(三)驾驶人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嫌疑的;
(四)机动车无号牌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号牌的;
(五)当事人不能自行移动车辆的;
(六)一方当事人离开现场的;
(七)有证据证明事故是由一方故意造成的。
驾驶人必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立即组织车上人员疏散到路外安全地点,避免发生次生事故。驾驶人已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或者受伤无法行动的,车上其他人员应当自行组织疏散。
二、交通事故的责任怎么划分
1、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承担全部责任;
2、因两方或者两方以上当事人的过错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据其行为对事故发生的作用,分别承担主要责任、同等责任和次要责任;
3、各方均无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过错,属于交通意外事故的,各方均无责任。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怎么打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号码:122
交通事故报警电话如何操作
拨打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的具体操作流程是:
1、拨通122(或当地交通事故报案电话)号码。
2、电话通了以后,将所看到的交通事故情况简明扼要地叙述一遍。
3、说明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车型、车牌号码、事故起因、有无发生火灾或爆炸、有无人员伤亡、是否已造成交通堵塞等。
4、说出你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电话。
5、待对方挂断电话后,你再挂机。
拓展小知识:
交通事故如何报警
1、为了便于公安机关快速处理警情、市民向122报警时请注意:
(1)拨打122或110时,必须准确报出事故发生的地点及人员、车辆伤损情况。
(2)双方认为可以自行解决的事故,应把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协商处理;其他事故,需变动现场的,必须标明事故现场位置,把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等候交通警察处理。
(3)遇到交通事故逃逸车辆,应记下肇事车辆的车牌号;如没看清肇事车辆车牌号,应记下肇事车辆的车型、颜色等主要特征。
(4)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亡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求助电话,同时不要破坏现场和随意移动伤员。
2、专家提示
(1)122免收电话费,投币、磁卡等公用电话均可直接拨打。
(2)找交通警察处理交通事故是好的解决办法。
(3)在交通警察到达现场之前,应注意保护现场。
交通事故报警时限
交通事故事后报警是没有时限的,但是需要掌握现场证据,要有目击证人,这样对于事后报案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才比较有利。因为交警必须查清事故现场才可以立案,并出具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当事人未在交通事故现场报警,事后请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当事人应当在提出请求后十日内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事故证据。若果没有现场证据,事后报案要获取赔偿是有一定难度的,可以通过私底下协商解决相关赔偿事宜。因此建议公民在遇到交通事故或交通纠纷应尽快报案,以后发生其他变故。
出了车祸怎么报警
一、出了车祸怎么报警
1、出了车祸报警的方法如下:
(1)及时报警;
(2)地点讲清;
(3)说明险情,应简要报告事故原因与人员、车辆伤损情况;
(4)留下姓名;
(5)保护现场,交通事故发生后,肇事者及周围群众应尽可能保护现场原貌,以利于事故处理时民警收集物证,判断事故性质;
(6)警示标志,发生交通事故,应在车辆周围放置警示标志,以免造成二次事故;
(7)记下车牌,若肇事车辆逃逸,应记下该车的车牌号、车型、颜色等主要特征。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因抢救受伤人员变动现场的,应当标明位置。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过往行人应当予以协助。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不即行撤离现场的,应当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仅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当事人应当先撤离现场再进行协商处理。
二、出了车祸怎么赔偿
1、人身损害赔偿项目和标准,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2、致残赔偿项目和标准,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所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
3、死亡的赔偿项目和标准,还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4、遭受精神损害项目和标准,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赔偿的,精神损害金的请求权,不得让与或者继承。但赔偿义务人已经以书面方式承诺给予金钱赔偿,或者赔偿权利人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