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伙打架的立案标准是什么(打架刑事案件立案标准是什么)
三人以上殴打他人立案标准是什么
三人以上殴打他人的话,其立案标准是造成被害人轻伤,如果达不到致人轻伤,则不达到立案标准,但是可以给予治安处罚。具体说来,如果行为人是造成一方轻伤以上的,即会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根据是否构成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涉嫌法定情形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三人以上殴打他人立案标准
三人以上殴打他人的立案标准是造成被害人轻伤,达不到立案标准,可以给予治安处罚。如果是造成任何一方轻伤以上的,即会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根据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涉嫌法定情形的,应予立案追诉。
致人轻伤构成故意伤害罪。及时报警,并申请伤情鉴定,如果构成轻伤或轻伤以上,打人者就涉嫌故意伤害罪,依法应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伤情鉴定为轻微伤,只能要求民事赔偿,受害者可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同时可以要求给予行政处罚。公安机关立案后,受害者还可以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当然也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要求人身损害赔偿。
二、三人以上殴打他人的相关法律依据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
(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
(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的;
如果造成轻伤以上,就构成故意伤害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规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综上所述,三人以上殴打他人致使被害人受伤,经鉴定达到轻伤以上的,是构成故意伤害罪,符合立案的标准,依法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量刑。
打架什么程度可以立案
法律主观:
如果构成轻伤,那么就会触犯故意伤害,如果打架的人比较多,就会 构成聚众斗殴罪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为 故意伤害罪 。 故意伤害罪立案 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 刑事诉讼法 》的解释》第一条的规定,”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包括 (二)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 轻微刑事案件 : 1、故意伤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应当予以立案,不需要达到轻伤以上标准。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团伙打架斗殴的处罚规定
法律主观:
处理打架斗殴的处罚规定有:打架斗殴构成刑事犯罪的,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或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尚不构成刑事犯罪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法律客观:
《 刑法 》第二百九十二条 聚众斗殴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管制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首要分子和其他积极参加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多次聚众斗殴的; (二)聚众斗殴人数多,规模大,社会影响恶劣的; (三)在公共场所或者交通要道聚众斗殴,造成社会秩序严重混乱的; (四)持械聚众斗殴的。 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3人以上打架立案标准
3人以上打架立案标准为如果是向公安机关以治安案件报案,只要该公安机关确定属于治安管理范围和由其管辖,就会立案受理并立即进行调查;如果是以刑事案件报案,需要达到致人轻伤的程度才能立案。《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七条 公安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或者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主动投案,以及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司法机关移送的违反治安管理案件,应当及时受理,并进行登记。 《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七十八条 公安机关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投案后,认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立即进行调查;认为不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应当告知报案人、控告人、举报人、投案人,并说明理由。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条等。